——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侗建非遗”中华文化传承团赴三江侗族自治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文/黄华 图/傅俊涛
7月13-19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侗建非遗”中华文化传承团到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探寻侗族木构建筑,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旨在通过实践活动,深入了解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及其文化内涵,推动传统建筑保护与再生利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侗建非遗”传承团合影
侗族木构建筑无需一颗钉子,仅凭榫卯结构便能紧密连接,具有较高的工艺和艺术价值。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为更好地解锁传承千年的木构建筑“黑科技”,让这项值得被世界看见的“非遗”焕发生机与活力,“侗建非遗”传承团开展了精彩纷呈的系列实践活动。
“跟着大话非遗”——调研采访,揭开木构建筑的面纱。传承团在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杨云东师傅的带领下走访调研了程阳村侗寨居民,了解了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木构建筑居住舒适度以及侗族建筑的风格和文化内涵等。通过走访调研,传承团亲身感受侗族人民对传统木构建筑文化的深厚情感。为进一步揭开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神秘面纱,传承团还对非遗传承人杨云东师傅进行了专访,深入探讨了侗族木构建筑的复杂工艺和传承价值。
入户访谈
杨云东师傅介绍木构建筑营造工具
采访非遗传承人杨云东
“跟着大师访非遗”——深入侗寨,探寻木构建筑的故事。在杨云东师傅的带领下,传承团沉浸式探访了程阳八寨多个代表性建筑,如侗寨飞山庙、岩寨老鼓楼、吊脚楼群、程阳永济桥以及侗族木构博物馆等,近距离感受侗寨古老建筑的独特魅力。在杨云东师傅的详细解读下,传承团成员纷纷用镜头从各个角度记录下工匠们独特的技艺,激发了大家对侗族木构建筑文化的浓厚兴趣。探访结束后,为了加深印象,传承团还针对侗寨代表性建筑组织了“你画我猜”“你比我猜”“你讲我猜”等游戏活动,以趣味性的方式巩固了相关知识。
杨云东师傅讲解飞山庙结构
触摸岩寨老鼓楼
传承团观摩吊脚楼
杨云东师傅介绍程阳永济桥
参观侗族木构博物馆
“跟着大师学非遗”——亲手搭建,解锁木构建筑的奥秘。在非遗传习基地,杨云东师傅先对吊脚楼营造技艺进行了详细讲解,接着,对吊脚楼模型进行了拆解。传承团按照模型原样根据杨云东师傅的讲解展开还原搭建。随后,传承团在杨云东师傅的指导下从原材料开始准备,通过丈量尺寸、凿榫打眼、穿梁接拱、立柱连枋等工序按照现有鼓楼模型尺寸一比一复刻制作新模型,解锁一块块木头如何变成一座精美的木构建筑模型,亲身体验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精妙之处,深刻理解了这门技艺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传承意义,加深了对侗族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杨云东师傅讲解吊脚楼建造技艺
杨云东师傅拆解吊脚楼模型
传承团成员还原搭建吊脚楼模型
传承团成员制作鼓楼模型——丈量尺寸
传承团成员制作鼓楼模型——凿榫打眼
传承团成员制作鼓楼模型——穿梁接拱
传承团完成一比一模型制作
“木构新生助传承”——沙龙研讨,共谋木构建筑的未来。传承团邀请非遗传承人、村委会代表、居民代表、广西生态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代表、广西大学研究生代表、广西城镇建设杂志社等多方共同参与“木构新生助传承”沙龙研讨,围绕侗族木构建筑保护传承的重难点、营造技艺传习和相关文化传承方式、民居吊脚楼的修复与再生利用及木构产业升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与会者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了很多富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观点。大家一致认为,侗族木构建筑具有极高的建筑工艺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其内涵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更好的保护耀世app下载与传承,需要各界结合时代特征积极探索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更好融合共生的方式,助推文化传承和产业升级。
沙龙研讨现场
代表发言
学生谈感悟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传承团增长了见识、锤炼了本领,更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了侗族木构建筑的高超营造技艺以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们纷纷表示,将继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侗族木构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们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参与到侗族木构建筑的传承与保护中来,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耀世app